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

Understanding Work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from a Knowledge-in-Practice Perspective

McIver, D., Lengnick-Hall, C. A., Lengnick-Hall, M. L., & Ramachandran, I. (2013). Understanding Work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from a Knowledge-in-Practice Perspective.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, 38(4), 597-620.

樊學良/整理

作者根據知識可學習程度的高低和知識隱性程度,區分四種實踐知識(knowledge in practice, KIP)類型,以及管理上的可能作為。

Q1 是比較結構化的知識,屬於基本技能(basic skills)。這些知識整體而言都可以從結構化學習過程當中獲得。

Q2 是累積型的資訊(accumulated information),相較於Q1的知識比較不容易學習。這要透過「努力再努力」才能獲得,亦即進行一萬個小時的學習(10,000 hours of study)。以公司的稅務審計為例,雖然知識已經被結構化,但這些實務知識不容易直接學習,必須經由大量實作的過程獲得知識。我的理解是服務業的SOP也是如此,SOP寫再多,如果員工沒有體驗還是效果不大。

Q3 我把他翻成眉角/訣竅的學習(apprenticed know-how),這些知識隱性程度高但卻容易學習,師徒制便是理想的學習管道。

Q4 的學習是藝術,是高度隱性且不容易學習。知識的學習會因著情境改變。這些知識不容易被移轉,必須仰賴「獨特的經驗」,從世界級的藝術家、運動員等人身上都可以看到。

PS:因為是英文文獻,我的理解和翻譯或許無法完全反應作者原意,建議有興趣的先進找原文閱讀。


沒有留言: